关于高中生物抽象知识点教学的思考
yabo官方网站 时间:2017-03-02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道例题巩固知识点“渗透作用”。
【例题】如图所示,把体积与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与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开始和一段时间后页面情况是( )
A.甲高于乙
B.乙高于甲
C.甲先高于乙,乙后高于甲
D.乙先高于甲,甲后高于乙
该例题是“渗透作用”知识点的巩固与拔高,而且为“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打下基础。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的反应还是完全超出了我的预设,大部分学生完全不理解,因此我用将近5分钟讲解,最终仍然有学生一直半解,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教学效果。
对此,我在课后做了深刻反思,并及时与组内教师进行沟通与探讨。
“渗透作用”的原理一直是教学上的难点,因为比较抽象,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对渗透现象的分析(主要是渗透装置)还需要学生的物理学基础和想象力。所以,首先不能直接呈现给学生比较难的例题,应该循序渐进,在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掌握水分子的渗透作用原理及现象后再呈现拔高题,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由于知识点比较抽象,应该采用更直观形象的讲解方式,比如采用动画演示,会比教师单纯的语言讲解效果更好。
其实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教学中经常遇到抽象知识点的教学问题,比如酶的专一性、基因的分离定律等。而这往往就是教学的难点问题。所以解决好了抽象知识点的教学,也就解决好了教学难点。
解决抽象问题的总原则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去学习和掌握。